二战著名将领

德国元帅“沙漠之狐”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最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挥火力优势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横扫法国,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吃紧,希特勒派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司令。
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战局,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随后在得到补给后,隆美尔再度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英军的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因在非洲战场的出色战绩,隆美尔获得了“沙漠之狐”的外号。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他一生中的辉煌时刻。之后,他的军队在埃及遭遇蒙哥马利军队的强大攻势,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但此时,盟军已彻底扭转了战局,所以他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彻底破产。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谋杀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杀。
隆美尔有着惊人的军事素质,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进攻。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海因兹·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东普鲁士的库尔姆市,父亲是普鲁士军官,对古德里安要求严格。在父亲的良好的影响和熏陶下,1908年1月17日,古德里安以优异的成绩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候补军官学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并分配到其父亲所在的第十汉诺威轻步兵开始了军旅生涯。1913年10月1日,古德里安和后来成为德国军医总监的恩斯特·路德维希·格内的女儿玛加丽特结婚,并在当年进入军事学院继续深造。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古德里安先在第五骑兵师担任无线电台台长,然后调到第四军担任助理通讯官和通信官,1914年10月升陆军中尉,1915年升陆军上尉。在战争的后两年,他还担任过第四步兵师参谋、第52预备师参谋长、第14步兵团第2营营长、德国驻意大利占领区管治局行政科长,并于1918年在法国色当接受参谋军官训练后,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幸运的成为“十万陆军”中4000名军官之一,任国防军第十轻步兵团第三连连长。1922年至1924年担任慕尼黑运输营营长,在任内他开始系统的钻研军队机械化的问题,研读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著作,其中包括富勒、利德尔-哈特、马特尔的著作,并形成了他那划时代的装甲作战理论。1924年至1927年,古德里安调任国防军第二师司令部战术与战史教官。1927年2月1日,晋升为少校,调回总参谋部任运输处任职,并兼任战车战术教官。1930年,调任第3摩托化营营长,在老上级鲁茨上校的支持下,他把该营改编成一个装甲侦察营。1931年10月,调任运输兵总监部参谋长,并倾心致力于创建德国国防军第一支装甲部队的计划。1935年10月15日,调任第二装甲师师长,是年军衔为上校,1936年晋升为少将。1937年,古德里安出版了他的关于机械化作战理论的专著《注意!坦克》。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他指挥第二装甲师从林茨长驱直入维也纳。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古德里安任第19装甲军军长,指挥该部与9月4日以迅速而又敏捷的作战行动从波美拉尼地区穿过波兰走廊,9月17日占领波兰东部边境城市布勒斯特,与入侵波兰的苏军会合,并根据德苏秘密协定把布勒斯特交给苏军。在和苏联一起吞并波兰后,希特勒开始着手解决法国,但是对于总参谋部提出的黄色计划并不满意,曼斯坦因在和古德里安商议后确定从阿登地区为主力装甲部队突破点,提出了新计划,该计划最终被希特勒采用。1940年3月,经过进一步加强的第19装甲军改隶属于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开始准备进攻法国。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作为先头部队开始发动进攻,从阿登地区突破了联军防线,从色当跨过默兹河,5月19日直插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包围,然后掉头向敦克尔克海滩逼近,直到5月24日希特勒下令停止前进。6月22日,法国投降。
1940年11月,第19装甲军扩编为第二装甲集团军,并动调到东部并隶属于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为进攻苏联秣马厉兵。1941年6月22日,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7月10日,古德里安与霍特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将大批苏军合围在明斯克,然后他们违背上司克鲁格的命令进攻斯摩棱斯克,7月12日至8月8日合围斯摩棱斯克并占领罗斯拉尔夫。8月21日至9月6日,奉命与克莱斯特元帅的第四装甲集群向南增援冯·隆德斯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开始对基辅进攻,歼灭苏军60万。1941年10月23日-11月7日,他在向莫斯科进攻的途中遭受到严寒和苏军顽强的抵抗。他一次又一次的请求大本营允许他将突出部的部队回撤至图拉一线,导致长期与他不和的克鲁格乘机将其解职,随后古德里安大病一场,退出军界。
1943年2月,古德里安被重新招回担任装甲兵总监。德军在经历斯大林格勒惨败后,他为重建德国装甲部队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与军工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密切的配合,大大增加了坦克的产量。7月21日古德里安接替库特·蔡兹勒将军任总参谋长。1945年3月28日,古德里安又因为东线战事和希特勒争论再次被其解职,直至战争结束。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1948年获释,出狱后出版了个人传记《一个士兵的回忆》,随后又开始撰写一部关于1935年到1945年间德国坦克部队发展和战术的专著——《坦克-前进!》,但最终未能完成。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病逝,享年66岁,安葬在初任军职的古斯拉尔。
古德里安是闪电战的倡导者,是杰出的装甲兵战术家,也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参谋和军队指挥官,他精心创建了德国机械化部队,超时代地提出了坦克作战理论。他正直勇敢,果敢坚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心士兵的利益。和德军另一位坦克专家隆美尔一样,古德里安坚持认为指挥官应该在第一线指挥作战,这样才能随时了解一线情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面对希特勒专横的高级将领之一。



美国战神巴顿

乔治·巴顿1885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8岁时,他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一年后被保送到西点军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随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1917年11月,巴顿受命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斗中,巴顿竟一个人开着坦克,冲入德军防线,差点送了命。一战结束后,巴顿回到美国,赋闲在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巴顿的军事才能再次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1940年,巴顿受命组建装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1942年11月,巴顿率领美国特遣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

滨登陆,经过74小时的激战,终于迫使驻摩洛哥的德军投降。北非登陆的成功,为盟军顺利完成北非战略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巴顿临危受命,接任美第二军军长之职。从他到达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顿军纪,迅速改变了全军的涣散状态。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军向德军发起进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与英军在突尼斯北部完成了对德军的合围。

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此时发生了巴顿打士兵耳光的事件,他因此被免去第7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后,巴顿将自己的集团军编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尽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进的地方前进!”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巴顿晋升为四星上将。德国投降后,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1945年12月9日,巴顿在外出打猎时突遇车祸受重伤,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一家医院辞世,享年60岁。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巴顿性格暴躁,战场上,他用极富个性的粗俗语言激发士兵的斗志。艾森豪威尔曾说:“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来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打倒。”

1945年 12月 30日死于车祸。




渡海登陆作战的高手--艾森豪威尔将军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美国著名国务活动家和军事家,1944年被授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他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26年毕业于美国指挥参谋学院,1928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内军队中服役。1922-24年在驻巴拿马美军中担任参谋职务,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后任陆军参谋长助理。1935~39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陆军参谋部军事计划局和作战局局长。1942年6月起任驻欧洲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最高统帅,他先后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成功地实施了登陆作战,抗击了法西斯同盟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是指挥300万盟军在1944年6月强渡英吉利海峡,成功地在法国诺曼底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

1944年新年刚过,大不列颠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远隔重洋的美国,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整师整师的军队,成百万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英国人幽默地说:英伦三岛快被美国人压沉了。原来,由11个国家组成的历史上最庞大的300万盟军,将从这里出发实施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向欧洲大陆进发!

这支联盟大军的统帅艾森豪威尔上将自1944年1月受命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以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代号是“霸王行动”,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5月下旬,根据英吉利海峡的潮汐、月相、日出等情况,盟军原来是将登陆日期确定为6月5日。这次登陆战役能否顺利?艾森豪威尔说:“万事俱备,只怕有风!”

然而,上天似乎存心与艾森豪威尔过不去。进入6月后,英吉利海峡遭遇了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风天气,肆虐的狂风掀起的滔滔巨浪,几乎要把海岸撕成碎片。

在6月4日凌晨4点30分的高级军官会议上,盟军气象主任斯塔克上校来到会场时,艾森豪威尔从他脸上的“乌云”中看出大事不好。果然,斯塔克认为6月5日的天气将非常阴暗,完全不便于使用空军掩护登陆战役。

艾森豪威尔清楚,“霸王行动”如果失去空中优势,无异于让希特勒看笑话。于是,他决定将登陆时间推迟24小时,改期为6月6日。

6月5日凌晨,艾森豪威尔只睡了一小觉便起了床。窗外电闪雷鸣。3点30分他又赶到高级军官会议会场。军官们无精打采地坐着。这时,斯塔克来了:“将军们,天气将会突然变好!”斯塔克话音刚落,会场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不过,好天气将只能持续36小时,之后还将会继续恶化。”

行动计划还变不变动?窗外的雷雨催促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飞快运转:如再次推迟两栖登陆战役,军事秘密难说不被泄露,士气也将下降,敌人的防御必将加强……可万一天气状况没有改观,强行登陆将造成盟军灾难性的后果。300万大军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他顿感肩上的每一颗将星似乎都有几吨重!

艾森豪威尔静静地坐着,会场里寥无声息。时钟指到4点15分。突然,艾森豪威尔抬起头来,斩钉截铁地说:“好,我们行动吧!”顿时,会场里再次爆发出欢呼声。不到半分钟,所有人都冲出屋门,消失在雨夜里。仅仅一句话,仅仅半分钟,盟军的千军万马沸腾了。5000多艘舰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朝法国诺曼底海滩直扑而去。

6日凌晨,睡眼惺忪的德军借着朦胧的月色发现了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舰船,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竟会突然出现一个奇异的好天气,而且居然为艾森豪威尔所利用。担负主要方面防御的德军B集团军司令、诡诈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家中接到前线告急电话时脸色煞白,连呼:"我太愚蠢了!"

希特勒狂妄吹嘘的“大西洋壁垒”在300万盟军的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盟军踏上了阔别4年的欧洲大陆。

1945年,苏联人民为表彰艾森豪威尔粉碎法西斯的功勋,授予他“胜利”勋章。战后,艾森豪威尔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10月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兼美国国防部长军事顾问。1950~52年,任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61年就任美国总统。




苏联“胜利的象征”朱可夫

格奥尔基·朱可夫1896年出生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918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后来,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

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围歼当地的日军,粉碎了日军北上的企图。之后,他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41年,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是7名成员之一。1941年9月,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朱可夫被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率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全面负责莫斯科保卫战的指挥。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固的防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寒冬来临之际,苏军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发起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令其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朱可夫制定了庞大的反攻计划,围歼德军150万人。1943年1月,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突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成功。随后,他率领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荡德军,向西挺进,最终攻克柏林。他们挺进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苏联新闻局对战事的报道速度。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投降。

朱可夫一生功勋卓著。后来他当过苏联国防部长等职,1974年与世长辞。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有一天肯定会有一种苏联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1880-1964),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职业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将军。并曾任美军驻菲律宾总督。麦克阿瑟受父亲影响,自小就立志从戎,1899年他进入西点军校学习,4年后,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随后被派往菲律宾服役,但不久,便被调回华盛顿,先后在罗斯福手下和作战部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期间,麦克阿瑟率“彩虹”师赴法参战,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不断升迁,一战结束时他已是一名准将。战后麦克阿瑟回西点军校担任校长,成为西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对西点的教育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使其课程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1930-1935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届满后被派往菲宾任陆军元帅。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他率军与澳大利亚准备战略性反攻,担任太平洋西南地区总指挥。此后采用“越岛攻击”战略,逐步收复西南太平洋岛屿,并率军攻入日本,接受日本投降,被任命为盟国最高统帅,全权统辖和改造日本。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又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组织了大胆的仁川登陆计划,挽救了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后因与杜鲁门总统在侵朝战争问题上意见分歧于1951年被解职,后来他任过兰德公司的董事长,1964年病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担任太平洋西南地区总司令。他对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概念是,应该使用由舰队支援的空、地打击力量出奇不意地对几个主要目标实施大规模攻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跳岛”战略是用直接的正面压力迫敌逐步后退,所造成的伤亡必将是惨重的。要害地点自然必须夺取,但明智地选择要害地点,就无须强攻日军当时占领的众多岛屿。麦克阿瑟的战略是,应该把灵活与节约兵力结合起来,在他的部队不脱离己方的空中掩护之下,沿着前进的轴心线,向几个重要目标外围作跳跃进攻。从广义上讲,他谋求用突贯敌人内部防线的方法来割裂并摧毁所谓的“大东亚——南海日本帝国”。正是由于缺乏同日本正面作战的设施,他建议对日本的坚强据点不做正面攻击。对每一次战斗,他所谋求的是获得时机迂回到敌人后方,打击其翼侧,切断敌人的补给线。麦克阿瑟的整个作战理论是抛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种消耗人力的正面攻击,回到拿破仑时代的机动作战。麦克阿瑟采用这一战略,借助海空军力量,运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越过不重要的岛屿,向深远纵深内的主要目标实施“蛙跳”攻击,从澳大利亚经菲律宾一直打到日本国土,创造了无数个大步跨跃岛屿的胜利战例。麦克阿瑟的这一战略是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避强击弱的规避战术使美军重创日军,而自己的损失却不大。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侵朝军总司令,负责援救朝鲜李承晚政权事宜。南朝鲜的美韩残军希望迅速得到麦克阿瑟的增援,麦克阿瑟则考虑得更远,他计划率领军队在汉城附近的港口城市仁川登陆,以拦腰切断北朝鲜军队的供给线,给北朝鲜军队以致命打击。美军中陆军和海军的作战军官及参谋人员都反对这一计划,当地的驻军司令也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仁川港港口小,潮水水很高,而且只有一条象迷宫似的狭窄水道通向岸边,水文、地形皆不利于美军登陆,并且美军也没有足够的登陆艇。但是麦克阿瑟凭借其超常思维拒绝了将领们的反对意见,并且将进攻日选择在英法七年战争时期魁北克战役191周年纪念日即1950年9月13日这一天。他声称,当年英军将领沃尔夫认为,既然陆、海将军们都认定他的计划不可行,那么蒙卡姆(法军将领)也一定认为他不会那么干。现在,既然美军军官都认为仁川登陆不可行,毫无疑问,北朝鲜人也一定会那么想。军史研究者们认为,仁川登陆是当今军史上唯一的一次指挥员不做科学作战计划而单凭直觉行事的战役。为了达成登陆的突然性,麦克阿瑟指挥航母分别对南朝鲜东海岸的三陟和平壤外港镇南浦及清川江口的达阳岛进行佯攻,在群山方向实施佯动登陆,同时利用报刊、广播散布假情报,造成在东海岸登陆的假象。他自己则率10艘军舰驶进仁川港,稍费力气便登了陆,然后长驱直入,扑向汉城,粉碎了北朝鲜军队对釜山的包围,迫使其重兵撤回三八线以北。麦克阿瑟又赢得了美军史上一次罕见的胜利。




英国军魂蒙哥马利

伯纳德·蒙哥马利188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19岁时,他考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次年离开学校,加入英国在印度的驻军,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1938年10月,蒙哥马利奉调到巴勒斯坦,升为少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3师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大陆,失利后被迫随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

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他上任后,就着手建立一支具有完善装甲武器的后备军和一支装甲部队。蒙哥马利善于根据战场形势需要制定作战计划。他认为,根据第8集团军的训练水平,轻率地放任他们去与敌

人对抗是不行的。为此,他不惜以辞职相抗争,坚拒丘吉尔要他提前发动进攻的要求。

1942年10月,经过充分准备,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防线向隆美尔的德意部队发起进攻。由于英军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占压倒性优势,隆美尔军队遭受重创后不得不撤出埃及。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英军在北非的局面,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上将。

北非一仗结束后,蒙哥马利与美国的巴顿将军协同作战,在西西里岛登陆,进军意大利。接着又率领盟军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9月,蒙哥马利晋升为元帅。1945年5月,驻荷兰、德国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二战结束后,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国代表。1976年去世。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