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第一集导演:希望表达乡愁与变迁

18日晚,备受期待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在央视开播,第一集《脚步》播出后引发了不少观众热议,有观众表示被片子传达的乡愁所打动,也有观众认为美食的画面不够丰富,对此,中新网独家电话采访了本集导演李勇,由他来做出解读。

表达乡愁、变迁主题

相比《舌尖1》,《舌尖2》加入了不少人文关怀,用人物故事带出地方美食,比如养蜂人的豆花、香肠、腊肉;麦客的裤带面;海边渔民为女儿学会捕捞跳跳鱼;留守儿童等到父母回家制作鱼酱;归国的老华侨归乡宴上的萝卜饭等。

“《脚步》的定位是想反映人和食物的变迁。”这一集的导演李勇解读说,“人类为了获得食物到远方去或者付出很辛勤的劳动,食物本身也会迁徙流动,这归根到底也和人类的迁徙分不开。”

在李勇看来,变迁只是表面上的涵义,“更深一层的是,我们想表达一种乡愁,想说这是一个巨变的中国,大家步伐很快,为了得到更多也会失去很多,想体现这种意味。”

为美食去寻找人物故事

对于留守儿童、归国华侨等社会热点人物的设置,李勇表示并非刻意而为,“每一集的导演会根据主题再去找人物的故事,例如《脚步》是反应人和食物的流动变迁,养蜂人是流浪在外寻找食物的群体,像留守儿童是带着家乡的食物到远方去,他们之间会形成勾连,食物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流传出去的。”

李勇介绍称,每个主题确立后,分集的导演会看大量的书,调查、写文案,“这个过程非常非常长,文案写作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调研,就是先确定这一集有哪些美食,再根据单个美食去各个地方,比如鱼酱只有那个地方才有,我们就去了贵州。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想拍留守儿童,而是我们到了那里觉得那个人物、他的职业很适合表达这种食物,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他透露,寻找人物的过程颇为漫长,大概耗时两三月的时间。

《脚步》删除宁夏面食

《舌尖2》第一集《脚步》播出后,有网友感叹美食画面匆匆而过,尚未看过瘾,并担心未来几集会否依旧这个路线。李勇回应道,“我这集美食也不少,可能就是展现的故事太多。每一集的定位不太一样,美食的比例和构成肯定也不同,后面几集美食的量会呈现不同比重,不要因为我这一集就对《舌尖2》的美食做出判断。”

李勇告诉记者,因为片长的关系,《脚步》不得不删除了很多美食,“这一集里宁夏的一些美食被不得已删掉,比如宁夏的牛肉萝卜包、面食、花卷等,就是麦客的那一段。”但同时他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做出承诺,“我们把每个省的美食都拍到了。”

作为美食节目的导演,李勇认为美食是《舌尖2》的出发点,但并非全部,“我们是一个美食节目,但不是单纯只做美食的节目,我们想通过美食让大家看到当今中国人生存的状态。”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