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内置对象
这个问题也是在面试中问道概率很高的,所以我拿出来说一下,JSP内置的对象有哪些呢?
有9大内置对象Request,Response,Out,Session,Application,Cookie,Config,Page,Exception)具体如下:
1.Request:
该对象封装了用户提交的信息,通过调用该对象相应的方法可以获取封装的信息,即使用该对象可以获取用户提交的信息。
当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提交的汉字字符时,会出现乱码问题,必须进行特殊处理。首先,将获取的字符串用ISO-8859-1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存放到一个字节数组中,然后再将这个数组转化为字符串对象
即可。如下:
String textContent=request.getParameter("boy"); byte b[]=textContent.getBytes("ISO-8859-1"); textContent=new String(b);
当然除了这种处理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处理,在这里就不过多的提及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后期我如果觉得有必要写出来再写出来吧。
2.Response对象:
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动态的响应,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2.1 动态响应contentType属性
当一个用户访问一个JSP页面时,如果该页面用page指令设置页面的contentType属性时text/html,那么JSP引擎将按照这个属性值做出反应。如果要动态改变这换个属性值来响应客户,就需要使用Response对象的setContentType(String s)方法来改变contentType的属性值。
格式:response.setContentType(String s);
参数s可取text/html,application/x-msexcel,application/msword等。
2.2 Response重定向
在某些情况下,当响应客户时,需要将客户重新引导至另一个页面,可以使用Response的sendRedirect(URL)方法实现客户的重定向。例如:
response.sendRedirect("test.jsp");
3.Session对象:
(1)什么是Session对象
Session对象是一个JSP内置对象,它在第一个JSP页面被装载时自动创建,完成会话期管理。从一个客户打开浏览器并连接到服务器开始,到客户关闭浏览器离开这个服务器结束,被称为一个会话。当一个客户访问一个服务器时,可能会在这个服务器的几个页面之间切换,服务器应当通过某种办法知道这是一个客户,就需要Session对象。
(2)Session对象的ID
当一个客户首次访问服务器上的一个JSP页面时,JSP引擎产生一个Session对象,同时分配一个String类型的ID号,JSP引擎同时将这换个ID号发送到客户端,存放在Cookie中,这样Session对象,直到客户关闭浏览器后,服务器端该客户的Session对象才取消,并且和客户的会话对应关系消失。当客户重新打开浏览器再连接到该服务器时,服务器为该客户再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对象。
(3)Session对象的常用方法
● public String getId():获取Session对象编号。
● public void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Sess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 public Object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Session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 public Boolean isNew():判断是否是一个新的客户。
4.Application对象:
(1)什么时Application对象
服务器启动后就产生了这个Application对象,当客户再所访问的网站的各个页面之间浏览时,这个Application对象都时同一个,直到服务器关闭。但是与Session对象不同的时,所有客户的Application对象都时同一个,即所有客户共享这个内置的Application对象。
(2)Application对象的常用方法
● setAttribute(String key,Object obj):将参数Object指定的对象obj添加到Application对象中,并为添加的对象指定一个索引关键字。
● getAttribute(String key):获取Application对象中含有关键字的对象
5.Out对象:
Out对象时一个输出流,用来向客户端输出数据。Out对象用于各种数据的输出。
其常用方法如下。
● out.print():输出各种类型数据。
● out.newLine():输出一个换行符。
● out.close():关闭流。
6.Cookie对象:
(1)什么是Cookie
Cookie是Web服务器保存在用户硬盘上的一段文本。Cookie允许一个Web站点在用户电脑上保存信息并且随后再取回它。举例来说,一个Web站点可能会为每一个访问者产生一个唯一的ID,然后以Cookie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每个用户的机器上。
如果用户使用IE浏览器访问Web,用户就会看到所有保存在自己硬盘上的Cookie。它们最常存放的地方是:C:/Windows/Cookies。Cookie是以“关键字key=值value”的格式来保存记录的。
(2)创建一个Cookie对象
调用Cookie对象的构造函数就可以创建Cookie对象。Cookie对象的构造函数有两个字符串参数:Cookie名字和Cookie值。
例如:Cookie c = new Cookie("username","john");
(3)将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
在JSP中,如果要将封装好的Cookie对象传送到客户端,可使用Response对象的addCookie()方法。
例如:response.addCookie(c)。
(4)读取保存到客户端的Cookie
使用Request对象的getCookie()方法,执行时将所有客户端传来的Cookie对象以数组的形式排列,如果要取出符合需要的Cookie对象,就需要循环比较数组内每个对象的关键字
例如:
Cookie[] c = request.getCookies(); if(c != null) for(int i = 0;i < c.length;i++){ if("username".equals(c.getName())) out.println(c.getValue()); }(5)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
调用Cookie对象的setMaxAge()方法便可以设置Cookie对象的有效时间,
例如:Cookie c = new Cookie("username","john");
c.setMaxAge(3600);
(6)Cookie应用
Cookie对象的典型应用时用来统计网站的访问人数。由于代理服务器、缓存等的使用,唯一能帮助网站精确统计来访人数的方法就是为每个访问者建立一个唯一ID。使用Cookie,网站可以完成一下工作。
● 测定多少人访问过。
● 测定访问者有多少是新用户(即第一次来访),多少是老用户。
● 测定一个用户多久访问一次网站
当一个用户第一次访问时,网站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新的ID,并把ID通过Cookie传送给用户。用户再次来访时,网站把该用户ID对应的计数器加1,得到用户的来访次数。
7.Config对象:
config表示一个javax.servlet.ServletConfig对象。
config对象是在一个Servlet初始化时,JSP引擎向它传递信息用的,此信息包括Servlet初始化时所要用到的参数(通过属性名和属性值构成)以及服务器的有关息(信通过传递一个ServletContext对象)。
标号 | 方法 | 说明 |
1 | String getServletName() | 返回Servlet的名字 |
2 | ServletContext getServletContext() | 返回含有服务器相关信息的ServletContext对象 |
3 | String getInitParameter(String name) | 返回初始化参数的值 |
4 | Enumeration getInitParameterNames() | 返回Servlet初始化所需所有参数的枚举 |
8.Page和pageContext对象:
Page对象:
JSP网页本身,page对象是当前页面转换后的Servlet类的实例。 pageContext页面上下文对象
Jsp引入了一个PageContext的类,通过它可以访问页面的许多属性。
PageContext类拥有getRequest,getResponse,getOut,getSession等方法。
pageContext变量存储与当前页面相关联的PageContext对象的值。
如果方法需要访问多个与页面相关的对象,传递pageContext要比传递request,response,out等的独立引用更容易。(虽然两种方式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9.Exception对象:
在处理异常的网页中可以直接访问exception隐式对象。
总结:上面的综述比较笼统,我会在以后的使用中给大家详细的讨论这些内置对象的使用和它们的特点,以及案例展示。这笔账先记下吧,哈哈。
本文出自 “爱咖啡”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4837471.blog.51cto.com/4827471/1585192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