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编程应用篇之网站自动化备份
环境
centos 5.8(64) 192.168.23.130 (service)
centos 5.8(64) 192.168.23.131 (client)
软件
rsync-3.1.1.tar.gz(http://rsync.samba.org/)
安装步骤
1.前期的准备条件
a.关闭selinux、防火墙(个人习惯不管什么情况下,自己玩都是必须关闭)
b.yum install -y make gcc
2.安装rsync(service、client)
a.tar -zxf rsync-3.1.1.tar.gz
b.cd rsync-3.1.1
c.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rsync
d.make
e.make install
3.配置rsync
a.vim /etc/rsyncd.conf(service)
uid = root
gid = root
use chroot = no
[apps]
auth users = root
secrets file = /etc/rsyncd.passwd
munge symlinks = no
read only = no
path=/data/test
b.vim /etc/rsyncd.passwd(service)
root:111111
c.vim /etc/rsync.passwd(client)
111111
4.启动rsync(service)
/usr/local/rsync/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5.同步文件(client)
/usr/local/rsync/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rsync://[email protected]/apps /tmp/tmp/ --password-file=/etc/rsync.pas (service->client)
/usr/local/rsync/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tmp/tmp/ rsync://[email protected]/apps --password-file=/etc/rsync.pas (client->service)
6.验证
到相应的目录查看是否存在同步的文件
以后是手动运行的,对于比较懒的人肯定不适合,下边就介绍Inotify-tools工具,可以实现实时自动同步。Inotify 是一个 Linux特性,它监控文件系统操作,比如读取、写入和创建。Inotify 反应灵敏,用法非常简单,并且比 cron 任务的繁忙轮询高效得多。学习如何将 inotify 集成到您的应用程序中,并发现一组可用来进一步自动化系统治理的命令行工具。
7.安装Inotify-tools
a.wget http://github.com/downloads/rvoicilas/inotify-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b.tar -zxf inotify-tools-3.14.tar.gz
c.cd inotify-tools-3.14
d.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notify
e.make
f.make install
8.编写shell脚本(rsync.sh)
#!/bin/sh #local dir dstdir="/tmp/tmp/" #sync user rsyncuser="root" #sync password rsyncpassword="/etc/rsync.pas" #remote ip remoteip="192.168.23.131" #remote module module="apps" #sync remote server module to local dir for ip in $remoteip do /usr/local/rsync/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rsyncuser@$ip::$module $dstdir --password-file=$rsyncpassword done #monitor local dir, then rsync remote server module /usr/local/inotify/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e close_write,modify,delete,create,attrib,move $dstdir | while read file do for ip in $remoteip do /usr/local/rsync/bin/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dstdir $rsyncuser@$ip::$module --password-file=$rsyncpassword echo " ${file} was rsynced" >> /tmp/rsync.log 2>&1 done done
9.chmod 755 rsync.sh
10.运行shell脚本,并到相应的目录操作看是否操作成功
11.设置开机自启动
echo "sh /usr/local/inotify/rsync.sh &" >> /etc/rc.d/rc.local
发散一下:如果线上有多台web服务器,我们可以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批量上传文件。其具体做法是:确定一台server作为内容分发机,所有线上的服务器都通过rsync+Inotify的方式监控内容分发机,一旦有更新就实时的同步到线上,这也算一个小小的自动化运维吧。
1.rsyncd.conf详解
全局参数
uid = root //运行RSYNC守护进程的用户
gid = root //运行RSYNC守护进程的组
use chroot = no //不使用chroot
max connections = 4 // 最大连接数为4
strict modes =yes //是否检查口令文件的权限
port = 873 //默认端口873
模块参数
[backup] //这里是认证的模块名,在client端需要指定
path = /home/backup/ //需要做镜像的目录,不可缺少!
comment = This is a test //这个模块的注释信息
ignore errors //可以忽略一些无关的IO错误
read only = yes // 只读
list = no //不允许列文件
auth users = hening //认证的用户名,如果没有这行则表明是匿名,此用户与系统无关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 //密码和用户名对比表,密码文件自己生成
hosts allow = 192.168.1.1,10.10.10.10 //允许主机
hosts deny = 0.0.0.0/0 //禁止主机
#transfer logging = yes
注释:下面这些绿色文件是安装完RSYNC服务后自动生成的文件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pid文件的存放位置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锁文件的存放位置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日志记录文件的存放位置
2.rsync命令参数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权限600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inotifywait参数
-m 是保持一直监听
-r 是递归查看目录
-q 是打印出事件
-e create,move,delete,modify,attrib 是指 “监听 创建 移动 删除 写入 权限” 事件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