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寨手机与Android联姻 【4】手机产业链
前文说到,生产手机以前,制造厂家需要预先得到软硬件的产品级设计方案,然后按照设计方案亦步亦趋地做,就可以制造出手机了。软硬件的产品级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主板设计,或者Gerber文件,或者PCB板。
2. 产品级的系统软件。
3. 需要组装的全部元器件的清单(BOM List)。
4. 配套的外壳。
谁负责这些设计呢?答案:大厂有自己的设计部门,例如Motorola,Nokia等等。小厂可以外购设计,不仅芯片厂家能够提供设计服务,而且还可以求助 专业的设计公司(Design House)。Design House根据芯片厂家提供的手机参考方案,完成手机的产品级设计然后卖给手机生产厂家。
照理说,合乎常理的顺序是手机经销公司确定手机功能,然后联系制造厂商定货,制造厂商把设计任务交给Design House,Design House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芯片后,向芯片厂商定货。即,经销商 -> 制造厂商 -> Design House -> 芯片厂商。但是早期的手机制造产品链不是这个顺序,而是正好反过来。芯片厂商制造芯片,提供手机参考设计,然后向Design House兜售这些芯片和参考设计。Design House把参考设计完善成产品级的设计方案后,推销给制造厂商。制造厂商生产出手机后,通过营销公司向市场推销。即,芯片厂商 -> Design House -> 制造厂商 -> 经销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首末倒置的现象?据传,有人问发明汽车的亨利福特,为什么不重视市场调查,福特的回答是这样的,“如果我问大家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他们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If I‘d asked people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asked for a better horse.)[17]”。无独有偶,引领新潮的Apple公司的CEO,Steve Jobs,在谈到Apple公司的创新理念时,他说,“Apple公司的设计宗旨很简单,就是做一个Apple员工自己喜欢的产品”。在技术迅速发展的领域,研究引导制造,制造引导市场。
专业设计公司,Design House,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手机的Design House,从曾经昙花一现,到如今惨淡经营,大起大落只有不到短短10年的时间。
中电集团的CECW (CEC Wireless),从99年开始与荷兰Philips合作,到2001年卖下Philips R&D设立中电赛龙,成为中国第一家手机Design House[18]。从那以后尤其是2002年,国内Design House一度雨后春笋般成立的,2003年以后引起广泛注意。除中电赛龙外,国内比较有名的Design House有,经纬科技,龙旗,德信。
微软曾经大力扶持德信,动机或许是企图以此改变微软对台湾的HTC的过渡依赖,也可能是打算控制住Design House,这个手机制造产业链的龙头,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但是不幸的是,德信并没有如愿成长起来。倒是HTC,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例如从HTC TouchFlo开始,HTC向Shell方面发力。当时大家都觉得奇怪,WinMobile的Shell已经很不错,作为微软的协作厂商,HTC为什么要搞重复建设呢?当HTC Hero亮丽出场以后,一切都得到了解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德信当年预见到软件的力量,像HTC一样,花大力气积累技术实力,或许时至今日,就不会把自己的陨落归结于产业链升级等等这些外因了。
2003年度,国内Design House的利润率曾经高达70%。但是好景不长,一年以后,2004年平均利润率下降至35%左右。各个Design House为了扭转败局,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转而采用对制造厂商更为优惠的方式。以往Design House的商业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设计方案,收取开发费。现在的模式是,根据销量提成的模式,与制造厂商分摊手机销量不畅的风险。但是,形势进一步恶化,到了2005年,由于更多的公司掌握了手机设计技术,Design House的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23%[19]。Figure 26列举了2006年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及IC供应商。
Figure 26. 2006年中国主要手机厂商及IC供应商 [20] Courtesy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21/4183861726_79e05c560e_o.jpg
就在Design House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刻,2006年,MTK方案进入市场,并且迅速挤兑了其它Design House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内Design House的平均利润率,2006年跌至15%,2007年是5.1%,而2008年可能只剩3%[19]。
令人疑惑也令人感兴趣的是,眼看着Design House的严冬即将来临,MTK却似乎极具抗寒能力,而且在其它企业面临萎缩的形势下,却异军突起,2006年一举占据了国内手机芯片市场的40%,见Figure 27。他们的独门秘笈是什么?
Figure 27. 2006年MTK芯片方案占中国市场40%份额[20]。
Courtesy http://farm5.static.flickr.com/4045/4183858092_dda7e761ef_o.gif
MTK的董事长蔡明介,早年是台湾第二大半导体企业,台联电的打工仔。1995年,台联电调整业务方向,要把蔡明介所在的IC设计部门剥离出去,分炉吃饭。蔡明 介就这么被逼上梁山,开始了创业的历程。经过一番波折以后,联发科(MTK)于1997年成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到两年的时间,MTK就赚到了第一 桶金。
联发科起家靠的是CD-ROM芯片。CD-ROM的读盘速度以150KB/秒为基数,当时大多数CD-ROM的数据是4倍和8倍,即4x150KB/s和8x150KB/s。MTK迅速推出20倍机型,顺利确定了市场地位。
从1999年底开始,蔡明介频频访问美国加州,他注意到Intel的增长率放缓了,只有5%,而高通的增长率却高达26%。他意识到,为手机设计IC,前景看好。主意拿定以后,立刻采取行动,他从Rockwell挖来了手机基带芯片专家徐至强。徐上岗以后,2001年,MTK正式开始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 2003年底,第一款MTK基带芯片研发成功。
产品研制出来以后,接下去就是营销。MTK的营销方式称为“Turnkey”,即把手机的关键组成部分,芯片,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这三者捆绑起来,给手机制造厂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人戏说,有了MTK以后,只要三个人就可以 成立手机公司,一个人接洽MTK,第二个人找代工厂,第三个人做营销。这个说法比较夸张,但是的确也说明了,MTK 大大降低了手机制造的难度。
另外,山寨手机之所以繁荣,除了MTK以外,还离不开配套元器件生产厂商,例如比亚迪(BYD)。BYD提供外壳,柔性线路板,液晶屏,摄像头,马达,键盘等等几乎手机所有配件。除了做手机配件以外,比亚迪现在还制造汽车。
MTK的“一站式解决方案(Turnkey)”,很多人耳熟能详。客观上讲,把芯片,OS和基本Apps,三者捆绑起来,这个主意并不是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 为什么其它公司没有做到,偏偏让一个小公司,一个原本在手机芯片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大红大紫呢?MTK在技术上做了哪些贡献呢?具体分析,留给下一节。
Figure 28. MTK董事长蔡明介 [21].
Courtesy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53/4184006050_f485c242fc_o.jpg
Reference,
[17] Henry Ford‘s Quote. (http://en.wikiquote.org/wiki/Talk:Henry_Ford)
[18] Philips transferred its mobile handset activities to China Electronics Co (CEC). (http://www.online-ma.com/cma/doc.asp?id=23)
[19] China Mobile Phone Design House Report 2007. (http://www.researchandmarkets.com/reports/554493)
[20] MTK方案及代表手机大揭秘。 (http://blog.163.com/xiaotu_sh2008/blog/static/683125962008111695849617/)
[21]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http://www.esmchina.com)/ART_8800096032_1100_0_0_4200_99d3a820.HTM)
[22] MTK发家史 (http://telecom.weaseek.com/2008/0624/45326621_2.shtml)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