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之Payment Token技术浅析
一、Token体系简介
Apple Pay引入的Token体系中,除了传统电子支付参与方外,新增了2个参与方,如下图所示:
Token的应用原理:Token SP根据Token Requestor提供的PAN(主帐号)生成Token后,将Token作为PAN的替代值流转在支付的各个环节,使得在支付流程中,独一无二的PAN只在Token SP、转接方、发卡方间传递,由于三者专线连接且彼此互信,且当Token被检测到风险或到期时,将再次生成新Token替代,从而大幅降低支付过程中PAN泄漏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PAN的安全性。
在Token体系中,流转的核心数据如下图所示:
Token在NFC终端近场支付的应用,可以浓缩为以下2幅流程图:
二、Token申请流程
Token申请流程图详解:
1、 NFC终端传递PAN至Token Requestor;
2、 Token Requestor向Token SP发起Token申请,发送PAN;
3、 Token SP根据PAN,生成对应的Token并返回至Token Requestor,同时建立PAN至Token的映射并存储在Token库中,与发卡方共享此Token库;
4、 Token Requestor将返回的Token传递至NFC终端。
三、Token应用流程
Token应用流程图详解:
1、 Token从NFC终端开始,依次传递至POS、收单方、转接方;
2、 转接方通过与Token SP的接口,发送Token至Token SP;
3、 Token SP对Token执行去令牌化操作,并将PAN传递至转接方;
4、 转接方将Token&PAN传递至发卡方,发卡方用Token库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再将PAN传递至转接方;
5、 验证后的Token从转接方开始,依次传递至收单方和POS,之后Token作为PAN的替代值继续后续的交易流程。
以上是Token的技术实现方案,可以看到,在交易过程中,PAN传递且仅传递在Token SP、发卡方和转接方三者之间。
四、Q&A(干货分享)
这段时间和业内同行交流过程中,收集了一些有关Apple Pay系统中 Payment Token体系的各种疑惑,并对此作了些简略的解答,汇总如下:
1、 Q:Token的用途和目的?
A: 作为PAN的替代值,大幅度降低了在交易流程中PAN泄漏的安全隐患。
2、 Q: Token替代PAN,安全性如何得到提升?
A:Token替代PAN,使得PAN只在Token SP、转接方、发卡方间传递,而这三者理论上是互信的,且是专线连接,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在交易流程中PAN泄漏的安全隐患。
3、 Q:Token作为PAN的替代值,如何解决在传统交易流程中,也存在的与PAN类似的泄漏隐患?
A:当Token被检测到风险或到期时,再次生成新Token替代。
4、 Q:Token生成和验证完成后,后续的传统交易流程是否改变?
A: 仅就Apply Pay目前披露的信息而言,完成Token生成和验证后,Token将作为PAN的替代值被使用,不改变后续的传统交易流程。
5、 Q:Token体系中,谁能承担新引入的Token Requestor和Token SP角色?
A:可以是新玩家,也可以是传统交易流程中的老玩家,规范并没有强制定义谁去承担这两个角色,所以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这两个角色的承担者不同。
a) 能获得用户PAN的实体是天然的Token Requestor,如支付宝钱包、各银行手银等;
b) 能得到发卡方授权,建立PAN至Token的映射的实体是Token SP,如转接方或发卡方等,其中转接方是Token SP最可能的承担者。
c) Token SP控制PAN至Token的映射这一核心数据,在Token系统中十分关键,而Token Requestor相对不重要。
6、 Q:Token在iPhone6中的存储位置?
A:规范中并未强制规定Token的存储位置,可选的有远程存储、SE、TEE等多种存储方式,仅就Apply Pay披露的信息而言,合理怀疑Token存储在iPhone6的eSE中。
7、 Q:Token体系在国内技术实现的难点在何处?
A:首先要建立Token Requestor和Token SP系统;其次,Token传递路径上的所有参与方(POS、收单方、转接方、发卡方)均需要按照规范进行相应的系统升级,以保证良好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8、 Q:Apple Pay方案中运营商似乎被边缘化了?
A:只要是eSE模式,运营商都可能被边缘和管道化。SE控制权的博弈过程中,移动终端厂商一步步积累了愈来愈深厚的技术和业务实力,运营商的优势将越来越小,合理预期运营商被边缘和管道化是大势所趋。
9、 Q:Apply Pay方案在国内是否能成功复制?
A:Apply Pay在NFC原有的产业链上又新增了Token Requestor和Token SP,成功复制Apply Pay需要两个前提,或者拥有庞大的NFC手机用户体量(掌控eSE),或者成为数量稀缺的Token SP(掌控PAN至Token的映射核心数据)。原先看好小米,可惜米4不带NFC。
最后,还有一段私货如鲠在喉,不吐不快。EMV Payment Tokenisation Specification的发布日期是2014/4,版本为V1.0,而9月发布的iPhone6在Apple Pay应用中为移动支付率先引入Token体系,从规范发布到体系应用的时间差如此短,合理怀疑苹果是此规范幕后的推动人之一;16日苹果加入GP组织,步步为营的策略,再次对苹果硬件+软件+服务的全系统整合能力深表敬畏。
孙子兵法云: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诚如斯言!
参考资料:EMVCo_Payment_Tokenisation_Specification_Technica1_Framework_v1.0.pdf
链接:http://www.emvco.com/specifications.aspx?id=263
本文系移动支付从业者谢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