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Android中的Message的源码

        相信大家对于Android中的Handler是在为熟悉不过了,但是要知道,Handler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个壳子,真正在内部起到作用的是Message这个类,对于Message这个类,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正如大家经常用到的Message.obtain()的方法一样。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obtain()方法里面为我们做了哪些操作了,下面我就带领大家进行Message的王国,去一探究竟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一行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Message implements Parcelable

不用多说,Message实现了Parcelable的接口,也就是说经过Message封装的数据,可以通过Intent与IPC进行传输。既然实现了Parcelable接口,那么在Message方法中必不可少这三个方法:1)writeToParcel 2)describeContents 3)createFromParcel。

     下面我们需要关注的四个成员变量分别是:

     1)public int what

     2)public int arg1

     3)public int arg2

     4)public Object obj


我们经常是用到这样的几个参数,但是其真实的含义是否真正的理解呢?只要google的内部的注释才是真正的可靠的。

1)用户定义消息的识别码,以便于系统识别出当前的消息是关于什么的。由于每一个Handle对于自己的消息的识别码都有自己的命名空间。所以我们也就不用担心各个不同的Handler之间会存在冲突的情况。

2)其中第二个参数与第三个参数的意义是一样的,注释上是这样说明的,这两个参数,如果用户只是需要传输简单的int类型的数据,相比较于setData(Bundle bundle),代价更低。

3)第四个参数,按照注释上的说明,是这样理解的:这是一个发送给接受者的一个随意的数据,如果使用Messager来进行发送数据进行跨进程的通信,那么当前的obj如果实现了Parcelable就一定不能够为空指针,对于其他的数据的传输,我们一般使用setData方法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于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FROYO的版本,这里的Parcelable对象是不支持的。


上面的变量讲完了以后,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讲解另外的一组常量的定义: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sPoolSync = new Object();
private static Message sPool;
private static int sPoolSize = 0;
//池塘里最大的尺寸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POOL_SIZE = 50;

乍一看,大家可能不理解上面四个变量的定义,如果我提醒一下大家,Android中的Message是可以重用的,那么相信大家就能够大致猜测到这四个变量的含义了。

1、第一个变量其实就是充当锁的作用,避免多线程争抢资源,导致脏数据

2、sPool这个变量可以理解为消息队列的头部的指针

3、sPoolSize是当前的消息队列的长度

4、定义消息队列缓存消息的最大的长度。


Ok,到这里,Message的成员变量已经讲解完毕,接下来主要是讲解其中的Api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大家经常用到的obtain方法,而且不带任何的参数: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 {
        synchronized (sPoolSync) {
            if (sPool != null) {
                Message m = sPool;
                sPool = m.next;
                m.next = null;
                sPoolSize--;
                return m;
            }
        }
        return new CustomMessage();
    }
首先为了避免多线程进行争抢资源,给sPoolSync进行加锁。首先判断当前的队列的指针是否为空,如果当前的指针已经不为空,当前的队列的头部的消息就是可以重用并且被取出,那么当前的队列的头指针指向当前的消息的下一个消息,也就是m.next,同时把取出的消息的尾部指针置为null,队列的长度减1.

第二个方法: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Message orig) {
        Message m = obtain();
        m.what = orig.what;
        m.arg1 = orig.arg1;
        m.arg2 = orig.arg2;
        m.obj = orig.obj;
        m.replyTo = orig.replyTo;
        if (orig.data != null) {
            m.data = new Bundle(orig.data);
        }
        m.target = orig.target;
        m.callback = orig.callback;
        return m;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法相对于上面的方法多了一个orig的参数,从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从队列中取出Message的对象,然后对其中的参数的对象的各个数据进行逐一的拷贝,并最终返回对象。

第三个方法如下: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Handler h) {
        Message m = obtain();
        m.target = h;
        return m;
    }
不用多说,这个函数中为当前创建的消息指定了一个Handler对象,因为我们知道Handler是Message的最终的目的地。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Handler h, Runnable callback) {
        Message m = obtain();
        m.target = h;
        m.callback = callback;
        return m;
    }
相对于上面的方法,这里面多了一行m.callback = callback,按照注释上面的说明,当一些消息真正的被执行的时候,callback这个Runnbale方法将会被触发执行的。

接下来有一系列的方法的逻辑是差不多的,我们取其中的一个进行讲解:

public static Message obtain(Handler h, int what, int arg1, int arg2) {
        Message m = obtain();
        m.target = h;
        m.what = what;
        m.arg1 = arg1;
        m.arg2 = arg2;
        return m;
    }
也就是说创建一个Message的时候,顺便可以为这个Message提供一些逻辑上需要的参数。

消息有创建,那么就必然存在回收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public void recycle() {
        clearForRecycle();
        synchronized (sPoolSync) {
            if (sPoolSize < MAX_POOL_SIZE) {
                next = sPool;
                sPool = this;
                sPoolSize++;
            }
        }
    }
<pre name="code" class="java">void clearForRecycle() {
        flags = 0;
        what = 0;
        arg1 = 0;
        arg2 = 0;
        obj = null;
        replyTo = null;
        when = 0;
        target = null;
        callback = null;
        data = null;
    }



在clearForRecycle这个函数中,是做一些回收的预处理的操作,该置为0的参数置为0,该置为null的参数置为null。在recycle的函数中,只要当前的缓存的队列的长度没有超过上限,将当前的消息添加到队列的尾部。

下面的方法是关于实现Parcelable所需要的方法:

public static final Parcelable.Creator<CustomMessage> CREATOR
            = new Parcelable.Creator<CustomMessage>() {
        public Message createFromParcel(Parcel source) {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
            msg.readFromParcel(source);
            return msg;
        }
        
        public Message[] newArray(int size) {
            return new Message[size];
        }
    };
        
    public int describeContents() {
        return 0;
    }

    public void writeToParcel(Parcel dest, int flags) {
        if (callback != null)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marshal callbacks across processes.");
        }
        dest.writeInt(what);
        dest.writeInt(arg1);
        dest.writeInt(arg2);
        if (obj != null) {
            try {
                Parcelable p = (Parcelable)obj;
                dest.writeInt(1);
                dest.writeParcelable(p, flags);
            } catch (ClassCast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
                    "Can't marshal non-Parcelable objects across processes.");
            }
        } else {
            dest.writeInt(0);
        }
        dest.writeLong(when);
        dest.writeBundle(data);
        Messenger.writeMessengerOrNullToParcel(replyTo, dest);
    }

    private void readFromParcel(Parcel source) {
        what = source.readInt();
        arg1 = source.readInt();
        arg2 = source.readInt();
        if (source.readInt() != 0) {
            obj = source.readParcelable(getClass().getClassLoader());
        }
        when = source.readLong();
        data = source.readBundle();
        replyTo = Messenger.readMessengerOrNullFromParcel(source);
    }

Ok,Message的内核源码的剖析就讲解到这里,相信大家以后再用到这个类的时候会有更深的理解啦。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