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QL checkpoint原理
今天来谈一下PostgreSQL 的checkpoint原理。检查点功能在现有流行的数据库中都具备。如Oracle,MySQL等,尤其是Oracle 对检查点功能的实现,非常完善。Oracle不
仅有全局检查点,还有增量检查点,即非常著名的 “Incremental checkpoint”。虽然各大数据库实现的方式不同,但是主要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缩短数据库恢复的时间。
那么其实PG也有自己的检查点实现。
1.PG检查点的类型
Shutdown检查点:在PG实例shutdown时做的检查点
Recovery End检查点:在recovery 结束阶段做的检查点,类似于shutdown检查点,只不过在WAL恢复结束时发起。
Immediate检查点:不仅仅创建检查点,而且会马上做。这类请求一般在比较紧急的情况下,需要马上获取数据库一致状态的情况下。
Force检查点:即使没有xlog变更,也会做。请求这类检查点,往往只是想得到最近的checkpoint location而已。
上面几个检查点,会直接影响检查点的创建以及检查点的完成时机。
Wait检查点:检查点不会马上做,但会一直等待,直到检查点完成。
往往比较重要的一些操作,但不是非常紧急的,可以请求该类检查点。尤其是一些DDL操作,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于响应时间。
另外,还有一类检查点,这类检查只是作为logging的标识:
xlog检查点:由xlog的消耗引起,产生新xlog文件。
time检查点:由时间elapse引起。
flush检查点:当发起flush 所有pages时发起,包括那些不logging的表。
PG会根据目的以及不同时机,请求相应的检查点。
2.PG检查点的机理
checkpoint进程由postmaster负责创建。作为postmaster的子进程而存在,为几大重要的后台进程之一。
从下图中,可知postmaster进程号为2694。checkpoint的进程号为2696,其父进程号为2694,即为postmaster。
checkpoint进程挂掉后,postmaster会杀掉所有backend进程,然后逐一恢复后台进程,有点类似于系统被初始化后。可见此进程对数据一致保护的重要性。
因为数据库系统要达到一个目的:即任何已经做过checkpoint的更改,不需要从WAL日志中恢复。这大大加快了数据库系统crash后的恢复速度。
在源码中,checkpoint相关的信息由一个结构体记录,放在共享内存段中:
它保存了当前checkpoint 的pid,检查点起始位置,检查点完成位置以及检查点类型等信息。另外也维护了一个检查点队列。一般的检查点请求只是创建一个检查点位置,并放到队列中,并不会马上做,检查点调度由另外逻辑来控制。
checkpoint的位点是跟xlog的位置强相关的,其实就是WAL日志的位点。
每当检查完成之时,就必须要求此检查点前的数据更改或者脏页被写入物理磁盘,并持久化。
做检查点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1).遍历所有BUFFER,将当前时刻的所有DIRTY的块状态改为CHECKPOINT_NEEDED,来表示需要将这些脏块写出到磁盘。
注意这一步,还是在内存中完成的,并不涉及到磁盘操作。
2).刷物理文件,从缓存中将脏块fsync到磁盘。
这一步涉及到磁盘操作。将标记为CHECKPOINT_NEEDED的block写出到磁盘。
3).Checkpoint 本身也会被记录到XLOG中
上面讲到的检查点结构体内容以及长度等信息,会被刷出到xlog中。
4).更新控制文件
更新控制文件中的检查点信息到当前位置. 下面粗体部分就是检查点相关内容:
[postgres@db1 ~]$ pg_controldata /opt/pgdata |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