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 Linq to SQL》之对象的标识 —— 麦叔叔呕心呖血之作
序言
很多朋友都向我提过,希望我写一下关于Linq to SQL 或者 VS 插件方面的文章。尽管市面上有很多 Linq to SQL 的书籍,但是都是介绍怎么用,缺乏深度。关于 VS 插件方面的书籍也是很显浅,按书籍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是学生级别的东西,根本拿不出手。他们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写好。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来说,的确是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要把一门技术讲精讲透,是花很时间的事情。自己付出了很多,如果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那这个专题写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这个专题不是教你怎么使用Linq to SQL,而是让你明白Linq to SQL的原理,对于想写ORM的朋友,绝对不可错过。写完《深入了解 Linq to SQL》这个系列后,下一个系列就是《VS 插件开发了》,所以,大家如果希望我继续写下去,请记得点推荐。你们的推荐,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概述
关于对象的标识,简单点说,就是主键相同的对象,在数据上下文的缓存中,只有一个。数据上下文,在加载数据,创建对象之后,接着对所创建的每个实体类的对象,都会克隆一份对象副本(浅复制)记住这点,我们在后面要用到,用来保存对象的初始值,当对象的属性值修改后,副本的属性值是不改的。注意,只有实体类对象才会创建对象副本,而匿名类对象是不会生成副本,也只实体。我们看下面一段代码:
例一
var c1 = db.Categories.Single(o => o.CategoryId == 1); var c2 = db.Categories.Single(o => o.CategoryId == 1);
在例一这个例子中,c1、c2 是相等的,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二
var c1 = db.Categories.Select(o => new { o.CategoryId, o.CategoryName }).Single(o => o.CategoryId == 1); var c2 = db.Categories.Select(o => new { o.CategoryId, o.CategoryName }).Single(o => o.CategoryId == 1);
这个例二这个例子中,c1、c2 是不相等的。
为什么匿名对象不支持对象标识呢?因为匿名对象,不一定有主键。而 Linq to SQL ,是通过实体的主键来标识一个实体对象的,当从数据库加载完数据,会先根据主键检索缓存中是否有已经存在的对象,没有才会创建对象。这样会引起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执行下面的代码。
var c1 = db.Categories.Single(o => o.CategoryId == 1);
假设 CategoryId 为 1 的 CategoryName 为 “Beverages”,打开数据库,把该值改为“New Name”后,如下图:
图一
然后再执行下面的代码:
var c2 = db.Categories.Single(o => o.CategoryId == 1);
这时候 c2 修改后的 c2.CategoryName 的值是什么呢?仍然为“Beverages”!因为第二次加载完数据的时候,由于已经存在了主键(CategoryID)为“1”的Category,所以在第二次的加载中,不再创建新的对象,以是使用之前所创建的Category对象。那怎么样才能使用 c2 的 CategoryName 的值为最新值“New Name”呢?调用数据上下文的 Refresh 方法即可。
db.Refresh(RefreshMode.OverwriteCurrentValues, c2);
跟踪属性的更改
我们先来看一个更新的例子:
var c1 = db.Categories.Single(o => o.CategoryId == 1); c1.CategoryName = "xxx"; db.SubmitChanges(); c1.CategoryName = "xxx"; db.SubmitChanges();
通过查看生成的SQL,我们可以发现,尽管 SubmitChagens 方法执行了两次,但是实际上SQL只执行了一次,因为第二次的 CategoryName 并没有修改,那么Linq to SQL如何得知某一个属性是修改了或者没有呢?我们看Category实体类的定义,为了节省篇幅,只选取一部份。
[Table(Name="Categories")] public partial class Category : INotifyPropertyChanging, INotifyPropertyChanged { [Column(Storage="_CategoryName", DbType="VarChar(15)", CanBeNull=false, UpdateCheck=UpdateCheck.Never)] public string CategoryName { get { return this._CategoryName; } set { if ((this._CategoryName != value)) { this.OnCategoryNameChanging(value); this.SendPropertyChanging(); this._CategoryName = value; this.SendPropertyChanged("CategoryName"); this.OnCategoryNameChanged(); } } } protected virtual void SendPropertyChanged(String propertyName) { if ((this.PropertyChanged != null)) { this.PropertyChanged(this, new PropertyChangedEventArgs(propertyName)); } } }
我们可以看得到,实体类Category实现了 INotifyPropertyChanged 的接口,通过这个接口,就可以得知某个属性是否已经更改了,但是,事实上Category实体类不实现上面的接口,也是没有问题的,如下所示:
[Table(Name = "Categories")] public partial class Category { [Column(Storage = "_CategoryName", DbType = "VarChar(15)", CanBeNull = false, UpdateCheck = UpdateCheck.Never)] public string CategoryName { get { return this._CategoryName; } set { this._CategoryName = value; } } }
为什么这样也可以呢?记得我们刚才说到对象副本吗?当 Category 没有实现 INotifyPropertyChanged 这个接口时,Linq to SQL会将Category实体对象和原始的对象副本作比较来得知Category的属性值是否更改了。
但是下面的定义,会导致 CategoryName 的值即使用修改了,也不会更新到数据库。因为,当 CategoryName 的值发生变化的,并没有通知到接口 INotifyPropertyChanged,而当实体类继承于INotifyPropertyChanged时,Linq to SQL是依赖INotifyPropertyChanged来获取值被更改的属性。
[Table(Name = "Categories")] public partial class Category: INotifyPropertyChanged { [Column(Storage = "_CategoryName", DbType = "VarChar(15)", CanBeNull = false, UpdateCheck = UpdateCheck.Never)] public string CategoryName { get { return this._CategoryName; } set { this._CategoryName = value; } } }
由上面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对象标识,可以使得Model的定义最为简洁,在Linq to SQL的设计里,你会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遵循简洁模型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在后面的内容里会给大家介绍。同时你会发现,如果对于没有定义好主键的实体,是不能进行添加、更新、删除的操作,因为这些操作都依赖于对象标识,而对象标识又需要实体的主键。又因为主键是用来标识对象的,所以主键是不能何改的。
备注:
ALinq 提供了 Insert、Update、Delete 三个方法,这三个方法,只是简单地将 Linq 的 Lamdba 表达式转成 SQL 语句然后再执行。因此,它不依赖于对象标识。所以它可以:
1、没有主键也能更新
2、可以更新主键的值
总之,SQL 能操作的,它都可以。关于这几个方法的使用,ALinq 的文档中都有介绍,看文档即可。
它不可以:
1、该方法不能被扩展方法置换。
例如:如果你使用的是 InsertOnSubmit(customer), 你可以通过重写 InsertCustomer 方法,替换原有的方法。当然你需要将一个表拆分成两个时,非常有用。如果你用的是 Insert 方法,则无效。
2、ALinq Inject 注入框架无法对其注入。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