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 译文系列】模型和数据库连接
本篇文章主要包括 Entity Framework 是如何选择数据库进行连接,以及我们如何去改变它的连接。无论是通过 Code First 还是 Entity Framework 设计器创建模型,都将在本篇的讨论之中。
一般情况下,一个 Entity Framework 应用程序,都会使用一个派生自 DbContext 的类,而使用这个类的时候,将会调用父类(DbContext)众多构造方法中的一个。DbContext 的构造方法将会处理以下内容:
- 当前的上下文(Context)是如何连接数据库的,比如:选择哪一个连接字符串。
- 当前的上下文是通过 Code First 来计算出模型,还是直接加载从 EF 设计器中创建的模型。
- 其它一些附加的高级选项。
接下来的几段,将讲述 DbContext 几种构造函数的使用方式。
使用 Code First 的约定(Convention)来创建连接
如果你对你的应用没有做任何的配置,然后调用 DbContext 的无参构造函数,这将会使的 DbContext 以 Code First 的方式运行,并且将通过默认的约定来创建数据库连接。例如:
namespace Demo.EF { public class Blogging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BloggingContext() // C# 会自动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函数 { } } }
在上面的示例中,DbContext 将使用你数据上下文类(BloggingContext)的完全限定名(包括名称空间),即:Demo.EF.BloggingContext 来作为你数据库的名字,并以此创建一个连接字符串到 SQL Express 或 LocalDb,如果这两种数据库都安装了的话,默认将使用 SQL Express。
默认情况下,Visual Studio 2010 包含了 SQL Express,而 Visual Sutdio 2012 包含的是 LocalDb。在安装 Entity Framework 的过程中,EF 的 NuGet 包将会检测哪一种数据库类型是可用的,然后会更新配置文件来设定默认的数据库类型,以便 Code First 的默认约定来创建连接。如果 SQL Express 是可用的,则将会使用 SQL Express,否则将会使用 LocalDb 作为默认配置。如果配置文件中已经指定了默认连接的配置,则安装过程中不会作任何更新。
使用 Code First 的约定和特定数据库名来创建连接
如果你在你的应用里没有做任何其它的配置,然后调用了 DbContext 只含一个 String 类型的构造函数,这将会使得 DbContext 以 Code First 的方式运行,并将通过你传入的字符串作为数据库名来创建连接。例如:
namespace Demo.EF { public class Blogging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BloggingContext(): base("BloggingDatabase") { } } }
在这个示例中, DbContext 将使用“BloggingDatabase”作为数据库名,并使用 SQL Express 或 LocalDb 创建相应连接字符串,如果两者都安装了,则使用 SQL Express。
使用 Code First 并在 app.config/web.config 中指定连接字符串
你可以在你的 app.config 或 web.config 文件中指定一个连接字符串,例如:
<configuration> <connectionStrings> <add name="BloggingCompactDatabase" providerName="System.Data.SqlServerCe.4.0" 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Blogging.sdf"/> </connectionStrings> </configuration>
比起默认的自动选择 SQL Express 还是 LocalDb,这里非常简单明确的告诉了 DbContext,我们要使用的是 SQL Server Compact Edition 数据库。
如果连接字符串的名称和你的数据上下文类(也就是派生自 DbContext 的类)名相匹配(无论有没有名称空间),则调用该类无参构造函数时,DbContext 将使用这个连接字符串创建连接。如果连接字符串名和你的数据上下文类名不匹配,则你可以通过 Code First 方式传递连接字符串名给 DbContext 的构造函数,如下:
public class Blogging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BloggingContext(): base("BloggingCompactDatabase") { } }
除此之外,你可以使用“name=<connection string name>”的方式来传递给 DbContext 的构造函数,例如:
public class Blogging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BloggingContext(): base("name=BloggingCompactDatabase") { } }
这样我们就很明确的告诉了 DbContext,我们传递的是连接字符串的名称,不是数据库名。如果这个指定名称的连接字符串没能找到,则会抛出一个异常。
使用 Database/Model First 并在 app.config/web.config 中指定连接字符串
通过 EF 设计器创建模型的方式与 Code First 完全不同,在应用程序运行时无需像 Code First 那样通过代码生成模型。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你的项目里会有一个 EDMX 文件。
EF 设计器会在你的 app.config 或 web.config 文件中加入 EF 的连接字符串,这个特别的连接字符串中定义了,如何从你的 EDMX 文件中找到相应信息。例如:
<configuration> <connectionStrings> <add name="Northwind_Entities" connectionString="metadata=res://*/Northwind.csdl| res://*/Northwind.ssdl| res://*/Northwind.msl; provider=System.Data.SqlClient; provider connection string= "Data Source=.\sqlexpress; Initial Catalog=Northwind; Integrated Security=True; MultipleActiveResultSets=True"" providerName="System.Data.EntityClient"/> </connectionStrings> </configuration>
EF 设计器会在自动生成的代码中传入连接字符的名称给 DbContext 的构造函数,例如:
public class NorthwindContext : DbContext { public NorthwindContext() : base("name=Northwind_Entities") { } }
DbContext 将知道去加载已存在的模型(而不是像使用 Code First 那样去计算得出),因为这个连接字符串是 EF 特有的连接字符串,里面包含了模型文件的相应信息。
DbContext 的一些其它构造选项
DbContext 类还有一些其它的构造函数可供使用,这些构造函数可以用开开启一些更多的高级选项,其中一些如下:
- 你可以通过 DbModelBuilder 类来构建 Code First 的模型,而无需去初始化一个 DbContext 的实例,当你需要实例化 DbContext 的时候,可以将 DbModelBuilder 所 Build 的 DbModel 进行 Compile 后(转换成 DbCompiledModel)传递给 DbContext 的一个构造函数。
- 除了连接字符串名或数据库名,你传递的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连接字符串给 DbContext 的构造函数,默认情况下,这个连接字符串将使用 System.Data.SqlClient 作为 Provider,你可以通过实现 IConnectionFactory 接口,然后设置给 context.Database.DefaultConnectionFactory 来进行你自己的解析。
- 你可以传递给 DbContext 构造函数一个已经存在的 DbConnection 实例,如果该 DbConnection 派生于 EntityConnection ,则会使用 EntityConnection 中特定的模型信息(而不是通过 Code First 模式计算);如果 DbConnection 派生于其它类型,如 SqlConnection,则会使用 Code First 模式。
- 你可以传递给 DbContext 构造函数一个已经存在的 ObjectContext,以此来创建一个包裹了 ObjectContext 的 DbContext。这比较适用于一个用 ObjectContext 构建的应用,却想使用更多 DbContext 提供的高级功能。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