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知识3
本章共涉及 2个方面的内容:LINUX文件系统结构与几个常用命令(ls、cd、pwd、mkdir、rmdir、touch、stat、rm、tree、cp、mv、install)
LINUX文件系统结构
/boot:系统启动时候需要用到的文件。vmlinuz--内核,initramfs--硬盘映像文件,grub:引导加载器
/dev:设备文件,没有大小,按照元数据文件存放,包含一些设备的访问入口。
块设备:随机访问(例如:硬盘) 字符设备:线性访问(鼠标、键盘、屏幕等) 设备号: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
/etc:配置文件,都是文本文件
/home:用户的家目录,默认为/home/USRNAME
/root:root的家目录
/lib:library,库文件
/lib/modules:内核模块文件
静态库:直接链接到程序访问地址,做为程序的一部分,在内存中不和别的内存进行共享
动态库:动态链接库,在内存中可以被多个程序调用,共享使用
/lost+found:异常开关机保存
/mnt:挂载点目录(主要为移动设备:光盘、软盘等)
/media:挂载点目录(额外的临时文件挂载点) 介质文件的访问必须挂载在某个目录下,进行打开读取和执行操作
/misc:杂项
/opt:optinal,可选目录,早起用于存放第三方软件
/proc:伪文件系统,内核映射文件,内核可调参数。(后期系统调优与系统检测主要涉及此文件)
/sys:伪文件系统,跟硬件设备相关的属性映射文件
/tmp、/var/tmp:临时文件系统
/var:可变化的文件
/bin:binary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用户命令
/sbin:管理命令。 这两个为系统启动相关指令
/usr:shared,read-only,全局的共享的只读文件。
/usr/bin /usr/sbin 启动后提供基本功能的应用
/usr/local/bin /usr/local/sbin 第三方软件安装的位置
创建目录的命名规则:1、严格区分大小写
2、不能超过255个字符
3、不能用‘/’当文件名
mkdir:创建目录
-P 创建目录的时候如果父目录不存在,则创建
-v 详细信息 显示创建的详细信息
-----------------------------------------------------------------------------------------
[root@LAB1 tmp]# mkdir -pv {a,b}/{c,d}
mkdir: 已创建目录 "a"
mkdir: 已创建目录 "a/c"
mkdir: 已创建目录 "a/d"
mkdir: 已创建目录 "b"
mkdir: 已创建目录 "b/c"
mkdir: 已创建目录 "b/d"
{}:表示展开
rmdir:删除目录。remove directory。只能删除空目录
-p:路径中为空的都删除。
文件的创建与删除
touch:创建目录(一个文件夹下的目录与文件不可重名)
1、touch 文件名 创建文件
2、修改时间戳
-c 修改时间戳,没有此文件不创建
-a:只修改访问时间
-m:只修改修改时间
-t:修改为过去某个时间
用文本编译器创建文件。nano
stat :查看文件的属性信息
中文标准:GB18030、GBK、GB2312
rm:删除文件
-i:交互删除
-f:强制删除
-r:删除目录,递归删除
复制和移动目录
copy:复制目录。cp src dest
cp file1 file2 ....filen 第一个为源,最后一个为目标。
一个文件到一个文件,一个文件到一个目录,多个文件到一个目录。
-R:递归复制,即复制此目录及其子目录
-f:强制覆盖
-i:复制提醒
-p:保留时间戳、属主等信息
-a:保留所有属性(归档的时候用)
-d:复制链接文件为链接文件,否则会把链接到的文件复制过来。
-L:复制链接文件为文本
mv: src dest
移动文件。一个文件到一个目录中,一个文件到一个文件(不存在)则移动并重命名,文件到文件(存在)则覆盖,目录到目录
install:复制文件并制定属性。只能是文件
-w:制定权限
-d:创建目录
本文出自 “冰是睡着的水”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278893181.blog.51cto.com/3156502/1622320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