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的硬件问题如何排查?(3)

Linux系统中的硬件问题如何排查?(3)

2013-03-27 10:32 核子可乐译 51CTO.com 字号:T | T

在Linux系统中,对于硬件故障问题的排查可能是计算机管理领域最棘手的工作,即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用户有时也会遇上自己搞不定的状况,本文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与处理方法,希望有助于读者朋友理解、查明并最终搞定硬件难题。

AD:2014WOT全球软件技术峰会北京站 课程视频发布

 

Dmesg命令

另外一些颇具价值的信息被保存在内核缓冲区日志当中,我们通常可以利用dmesg命令来调用。当然,有时候该日志也会被保存在/var/log路径下的同名文件中。这条命令会显示所有缓冲区内的内核信息,其中一些也同时存在于标准系统日志当中--即由syslog生成的/var/log/messages。

除此之外,dmesg还会显示大量硬件初始化信息,我们可以借此摸索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冲突。同样,这部分信息中不正常的内容也会很多,一一阅读并理解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请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大家最应该关注的是模块名称与硬件地址,它们是由冒号隔开的数字与字母构成的字符串。

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伟达模块的初始化情况。由于模块不支持GPL,因此导致系统内核受损--另外,声卡的初始化信息也能在下图中找到。

  Lsmod命令

我们之前在许多场合都使用过lsmod命令,这条命令能够被加载到系统内核中的模块名称及其使用次数。在进一步分析处理之前,大家应该首先确定设备拥有基本驱动程序支持。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了解为什么英伟达显卡无法工作,那么首先得弄清驱动程序是否被正确载入或者说没有出现冲突。虽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判断驱动程序未被载入的原因似乎有些困难,但至少我们已经了解到导致问题的根源,这也算是个了不起的成果。

/sys/devices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更实用的检查方法。将启动信息与dmesg结合起来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但这些信息却并不十分可靠。在无法断定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大家需要直接审查内核架构并检测载入的驱动程序。

在Linux系统中,由于架构的单一特性,组件会直接通过编译进入内核或作为可动态加载的模块。与硬件之间相互通信的模块就被称为驱动程序。无论是直接进入内核还是成为可加载模块,组件最终都会出于某种目的而驻留在内核中。这是一种抽象软件层,用户无法直接进行控制。

然而,以间接方式进行部分控制还是可以的,我们能够利用伪文件系统/proc及/sys渗透到一部分内核架构中去。大家可以通过修改看似普通的文件来实时变更内核架构,这将改变系统的运作方式。/sys文件系统则允许用户对硬件以及内核模块进行修改。

现在,如果大家还记得之前图片中列出的数字,我们已经可以让它们派上些大用场。浏览/sys/devices下的子目录并检查哪些硬件组件已经连入注册接口。

某些模块拥有可写入参数,我们能够凭借root权限对其加以修改、进而改变硬件的运作方式。举例来说,我的LG笔记本的PCI插槽上接有USB5设备,它正好拥有可写入参数。如果大家在这个文件中填写不同数值,就能够启动或关闭对特定USB接口的访问。

在实践中,大家会发现浏览/sys绝对是个对经验与知识要求很高的细致活,这点在尝试解决硬件问题时尤为明显。普通用户对不同参数及值的理解更是有所欠缺,但这都不要紧,我想强调的只有一点:/sys目录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