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IO服务器模型之多线程服务器模型
针对单线程服务器模型的特点,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使之能对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响应。最简单的改进即是使用多线程(或多进程)服务器模型,在应用层级别,我们一般采用多线程模式。多线程能让多个客户端同时请求,并能几乎同时对这些请求进行响应,而不用排队一个一个处理,能同时为多个客户端提供一问一答的服务。
图2-6-1-2 多线程阻塞服务器模型
多线程服务器模型核心就是利用多线程机制,为每个客户端分配一个线程。如图2-6-1-2,服务器初始化一个Serversocket实例,绑定某个端口号,并使之监听客户端的访问。两个客户端几乎同时过来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创建两条线程进行处理,直到响应完成。在这过程中,服务器只是简单的负责接收消息,然后交给处理者线程来处理,服务器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多个客户端的请求。
这种模型也是阻塞式的,因为每个线程向客户端写入消息并不是马上返回的,图2-6-1-2中黑块这段时间片就是阻塞时间。但这种模式比单线程处理性能明显高了,不用等到第一个请求处理完才处理第二个。对于多线程,如果线程数大于CPU数量,那么操作系统将会在多个线程之间调度,从而使其他线程能使用CPU,每调度一次导致一次上下文切换,大多通用的处理器中,每次调度大概需要5000-10000个时钟周期,大概几微妙。
用这种多线程服务器模型就能真正地完美解决问题了吗?其实不然,随着客户端的数量越来越多,当达到成百上千路连接请求时,多线程操作会严重消耗系统cpu资源,并且多线程更容易进入假死状态。对此提出了“线程池”的概念,线程池在启动时先把一定数量的线程先创建好放到内存中,并且使用完不真正销毁线程,而是放回池里,以供新任务使用。这种缓存池机制能有效减少线程创建与销毁的频率,大大降低系统开销。这种机制在Tomcat中也是有所体现,如图2-6-1-3,当一个请求过来时尝试从池里获取一个线程,如果有空闲线程则返回一个线程供使用,而如果没有空闲线程了则直接关闭socket连接拒绝服务,保证服务器在处理能力范围内运行
图2-6-1-3 多线程阻塞服务器模型-线程池
多线程服务器模型的特点:能支持对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响应,处理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有较大的并发量,但服务器系统资源消耗较大,同时拥有较复杂的结构,实现的代码也相对比较复杂。这种模型适用于访问并发量较大,请求是短期的、无状态的,业务逻辑比较复杂,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场合。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