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IOS WebRTC 音视频开发总结(十)
继续上一篇中未翻译完成的部分,主要包括下面三个部分:
1,扩展:WebRTC多方通话.
2,MCU Multipoint Control Unit.
2, 扩展:VOIP,电话,消息通讯.
注意:翻译的时候不是逐字逐句的,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的,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也加入一些自己组织的语言.
转载请说明出处: http://www.cnblogs.com/lingyunhu.
英文来自:http://www.html5rocks.com/en/tutorials/webrtc/infrastructure/
1对1扩展: WebRTC多方通话
或许你可以先看看Justin Uberti提出的IETF标准.REST API for access to TURN Services.
1对1通话之外的用户使用情形很容易想象,例如:大学之间的视频会议,或者是公共事件处理,一个人说几百个人听.在网状结构的网络中webrtc客户端能够使用
多个RTCPeerConnections与其他各个客户端之间建立连接,talky.io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客户端不多的时候这种方式效果非常好,
只不过这样会占用很大部分的带宽和CPU,特别是对手机端而言.
完整的网状拓扑:每个人彼此相连
另外,webrtc客户端能够选择一个客户端直接发送流数据给其他客户端,在这种星状网络结构中,可以直接做一个发布发布服务端,客户端将流发给服务端,
服务端再推送给各个客户端,以减轻客户端压力,特别是移动端,webrt.org提供了一个例子.(sample client application)
从Chrome 31和Opera18开始,来自一个RTCPeerConnection的流数据能够作为其他端点的输入源,Demo链接(simpl.info/multi),这种能够支持更灵活的架构,
因为他使客户端能够选择和哪个远程端点建立呼叫链接.
多点控制单元
大量客户端视频通话的更好处理方案是使用Multipoint Control Unit,他是一个服务器,主要是用来在各客户端之间发布流媒体数据,
MCU能处理视频会议中不同的分辨率,帧率,编码.能够处理转码,做选择性的流媒体转发,混音,音视频数据的录制,
对多人视频来说这里有很多问题要处理,如多人视频怎么显示?混音怎么处理?
像 vLine这样的云平台也正在试着优化网络路由.
如果可能您也可以通过买一个MCU硬件包来创建您自己的路由服务.
cisco MCU背面图.
扩展:VOIP,电话和消息
webrtc的标准化属性使得通过浏览器与其他通讯平台的进行通讯是可能的,如电话,视频会议.
SIP就是VOIP和视频会议的信令协议,如果sip客户端要与webrtc客户端之间建立通讯,首选必须有一个服务端来转换信令,
当然如果您的webrtc客户端用的也是sip协议就不用转接了,通讯建立后,就是流媒体的转接,因为两边音视频编码不一样,
所以需要有一个服务端做码流转换,如webrtc用的是VP8视频编码,一般视频会议用的都是H264.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他是普通模拟电话的电路交换网络,因此如果webrtc客户端想与电话互通,首先得经过PSTN网关.
同样,webrtc客户端要与遵循Jingle协议的IM客户端互通,其必须有服务器来转换信令,其中Jingle由Google开发的,在XMPP基础上扩展,以支持音视频,Google Talk中用到的就是Jingle. Jingle,不过想与QQ之间互通就有点难了,QQ用的自己定义的格式,不过他们也不想也外面的产品直接互通,至于原因你懂的.
已经有很多产品通过充分利用webrtc来与外部产品进行通讯,如:
sipML5:开源的javascript sip客户端.
jsSIP:javascript sip库.
Phono:开源javascript电话库.
Zingaya:一种嵌入式手机部件
Twilio:语音和消息.
Uberconference:会议.
sipML5的开发者已经创建了webrtc2sip网关,还有webrtc通过使用OpenBTS cell在电话和电脑之间通讯.
更多...
WebRTC codelab: 一步步的操作告诉你怎么创建一个文本和视频的聊天应用,他用的是运行在Node上的Socket.io信令服务.
2013 Google I/O WebRTC presentation with WebRTC tech lead, Justin Uberti.
Chris Wilson‘s SFHTML5 presentation: Introduction to WebRTC Apps.
这本书(WebRTC Book)给出了详细介绍关于数据和信令通道, 也包括网络拓扑图的细节.
WebRTC and Signaling: What Two Years Has Taught Us: TokBox的博客介绍了为什么没有在规范中定义信令是一个好主意.
Ben Strong‘s presen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to Building WebRTC Apps 提供了许多WebRTC的拓扑结构和基础设施架构.
The WebRTC chapter in Ilya Grigorik‘s High Performance Browser Networkinggoes deep into WebRTC architecture, use cases and performance.
以上如果错误和遗漏,欢迎纠正和补充,不胜感激.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