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进程内存布局

当程序文件运行为进程时,进程在内存中获得空间。这个空间是进程自己的内存空间。每个进程空间按照如下方式分为不同区域:

            

                                进程内存空间布局图

text:代码段。存放的是程序的全部代码(指令),来源于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中的代码部分

 initialized data(简称data段)和uninitialized data(简称bss段)组成了数据段。其中data段存放的是已初始化全局变量和已初始化static局部变量,来源于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中的数据部分;

bss段存放的是未初始化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static局部变量,其内容不来源于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中的数据部分(也就是说:二进制可执行文件中的数据部分没有未初始化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static局部变量)。根据C语言标准规定,他们的初始值必须为0,因此bss段存放的是全0。将bss段清0的工作是由系统在加载二进制文件后,开始执行程序前完成的,系统执行这个清0操作是由内核的一段代码完成的,这段代码就是exec系统调用。

stack(栈)存放的是动态局部变量。也就是说,当子函数被调用时,系统会从栈中分配空间给该子函数的动态局部变量(注意:此时栈向内存低地址延伸);当子函数返回时,系统的栈会向内存高地址延伸,这相当于释放子函数的动态局部变量的内存空间。

在进程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调用和返回函数,控制权不断在函数间转移。进程可以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原函数的帧中保存有在我们离开时的状态,并为新的函数开辟所需的帧空间。在调用函数返回时,该函数的帧所占据的空间随着帧的弹出而清空。进程再次回到原函数的帧中保存的状态,并根据返回地址所指向的指令继续执行。上面过程不断继续,栈不断增长或减小,直到main()返回的时候,栈完全清空,进程结束。

当程序中使用malloc的时候,堆(heap)会向上增长,其增长的部分就成为malloc从内存中分配的空间。malloc开辟的空间会一直存在,直到我们用free系统调用来释放,或者进程结束。一个经典的错误是内存泄漏(memory leakage), 就是指我们没有释放不再使用的堆空间,导致堆不断增长,而内存可用空间不断减少。

栈和堆的大小则会随着进程的运行增大或者变小。当栈和堆增长到两者相遇时候,也就是内存空间图中的unused area区域完全消失的时候,再无可用内存。进程会出现栈溢出(stack overflow)的错误,导致进程终止。在现代计算机中,内核一般会为进程分配足够多unused area区域,如果清理及时,栈溢出很容易避免。即便如此,内存负荷过大,依然可能出现栈溢出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增加物理内存了。

内存的最高端存放的是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将命令行参数和环境变量放到指定位置这个操作是由OS的一段代码(exec系统调用)在加载二进制文件到内存后,开始运行程序前完成的。

                

Linux C进程内存布局,古老的榕树,5-wow.com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