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学习笔记一(Spring核心思想)
通过学习《Spring in action (Third edition)》的第一章,我大概了解了Spring的基本思想:
1,依赖注入(Dependnecy Injection):
在不使用Spring框架的情况下,一个类要跟另一个类建立联系,可能会使用如下的模式:
class A{...}
class B{
private A a;
... }
这样的话,每次实例化一个B的对象,如b1,必定实例化一个A的对象,如a1,并且b1和a1是紧耦合的,b1牢牢地和a1绑定在一起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变了。如果有一个a2要与b1建立联系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实例化一个b2对象。这样很难进行测试而且程序的灵活性很差。
Spring框架的做法是:
先定义一个接口I,让A实现这个接口I,再定义B,在B中调用接口I,如:
interface I{
method1(){}
}
class A implements I{
method1(){}
}
class B{
I i;
}
然后最重要的,可以再xml中对A,B进行配置: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
<!-- 定义bean -->
<bean id="A" class=".....">
<property name="msg">
<value>A</value>
</property>
</bean>
<bean id="B" class=".....">
<constructor-arg ref="A"/>
<property name="msg">
<value>B</value>
</property>
</bean>
</beans>
Spring是通过注入的方式将类A注入到了类B,而且我们可以通过xml将任何实现了I接口的类与类B产生关联。这就是Spring的依赖注入的思想。
2,面向切面编程(AOP):
切面的意思就是,有些类或者说POJO,他们是专门提供某种固定服务的,而且为许多其他的类提供相同的服务,比如日志类logger,安全类security,事务管理类,这些类就像一个个切面一样把其他的类包含在其中。
如果我们不用AOP,那么我们在程序中每个用到这些服务类提供的服务的地方,都要调用该类的方法,非常麻烦。
而用AOP编程,我们可以在xml中来定义各个bean中的方法之间的关系,如
定义了之后,每次只要调用embarkOnQuest()方法,就会在这个方法的前面和后面调用singBeforeQuest和singAfterQuest方法。
3,消除样板式代码简化编程:
在程序开发的时候经常会有重复性的代码,比如:
Spring改变了这种做法:
明显减少了重复性的代码,把程序的重心放在了核心的逻辑上、
总结:Spring框架的最终目标就是简化java开发,特别是企业中的java开发。它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以上这些内容,但是也就是这几个本身就很简单的思想,让Spring能够如愿的实现它的目标。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