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强硬对抗西方的代价

 普京通过“收回”克里米亚站上人气巅峰,而西方面对普京的强硬则显得手足无措。但普京的麻烦也接踵而至。俄罗斯大幅调低经济增长预期、资本加速外流……,经济方面的坏消息于近日不断传来,这将让普京付出什么代价? 

民族主义是“春药”,经济问题却是“冷却剂”

两次出兵让普京创造支持率高点

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3月20日发布的民调数据显示,普京的支持率今年以来提升了15.1%,达到75.7%,创下5年来新高。63%的受访民众认为,普京在近期最值得认可的工作是对乌克兰局势问题的处理。而俄罗斯最大的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研究中心3月26日发布的数据更是显示,80%的俄罗斯人支持普京的工作。调查还显示,普京近期的支持率已经接近2008年的最高支持率(85%)。

而这个“2008年的最高支持率(85%)”,正是普京2008年8月出兵格鲁吉亚时创下的。

普京从执政起就祭出民族主义“法宝”,要带领俄罗斯人重振大国雄风,这一策略始终是其支持率的基石之一。而2008年和今年这两次以霹雳手段处理地缘问题,都点燃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激情。

一位俄罗斯民众的表态很能代表这种激情:“普京做得对。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它夺回来,当然要好好把握。是的,之后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管它呢。”



然而经济问题也让普京支持率滑向过低点

可是今天可以“管它呢”,“之后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却终究会来。经济上的反馈是如此之快,根据俄联邦经济发展部的数据,由于美欧因克里米亚问题对俄施加制裁,今年一季度俄资本外流量可能高达近700亿美元,超过了2013年的总和。

而经济问题将冷却民众对普京的热情。正如列瓦达研究中心所指出的,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时普京飙升的支持率只持续了三个月。之后俄罗斯开始出现的经济走弱让普京的支持率陷入下滑期,直到普京处理乌克兰危机前,他的支持率已经下滑到13年来最低水平。列瓦达研究中心去年12月3日发表的调查称,普京的支持率为61%,这是2000年6月以来的列瓦达月度调查中普京支持率最低的一次。列瓦达副主任Alexei Grazhdankin分析道:“在物价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很多人看不到(经济)情况发生改善的希望,这可能是拖累普京支持率的主要因素。”

出兵克里米亚将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普京长期支持率堪忧

物价持续上升、看不到经济发生改善,这一情况将因为普京出兵克里米亚而雪上加霜。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本月8日将2014年俄罗斯GDP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5%大幅下调至1.1%,还将通胀预期上调至6%,比去年12月的预估值高出1.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克列帕奇甚至指出,在西方实施严厉制裁背景下,该部将向联邦政府提交一份资本外流1500亿美元、GDP呈负增长的预期。而俄民众实际感受到的经济状况还将更糟——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4月4日报道,俄罗斯2014年国防预算将提高18.4%,相反,投入教育、住房、社会关怀与卫生保健的支出总体呈下降之势。

这样的经济状况将很可能像之前那样让普京飙升的支持率迅速降温。毕竟民族主义虽然能带来一时快感,但终归不能当饭吃。长期看,民众的满意度更由自身福祉决定。这一规律得到了太多历史证明:阿根廷前总统加尔铁里因发动马岛战争获得“你是全民族光荣与骄傲!”的拥戴,却在战败后很快被捕;原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因鼓吹“大塞尔维亚”上位,最终却落得众叛亲离。即便美国这样的国家也遵循如此规律,美国每次出兵初期民众群情激奋,支持率高涨,但是随着伤亡积累支出增大,支持率就暴跌。

民族主义不能包打一切,否则当初克里米亚人也不会多数支持脱离俄罗斯随乌克兰独立,当时吸引他们独立的就是期望成为“另一个芬兰”,过上富足的日子。而今天克里米亚人选择回归俄罗斯,何尝不是与自身经济困顿下被俄罗斯近年的发展所吸引、产生了向心力的变化有关?而不仅仅是想与民族“母体”“合体”。

西方“以经济打击普京”的呼声高涨

“减少普京可以动用的资金,我们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打垮那个家伙”

即便普京得到61%这样的“最低支持率”,也是相对低,绝对高。普京始终获得超高支持率有多方面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赶上了全球化大发展的“好时候”,能把俄罗斯的能源高价卖出去,然后用钱收买民心。普京上任初期能站稳脚跟并在接下来顺风顺水的关键就在“钱”。据民调结果,有31%的俄罗斯公众表示普京第一个任期内最伟大的成就是解决了推欠工人工资和退休员工养老金问题;26%的公众表示是普京使得俄经济显著改善。

然而好景建立在俄罗斯严重依赖能源的基础上,到2009年国际油价大跌,俄罗斯当年经济就下滑7.9%。

所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认为,“打败普京要靠经济”——“作为美国人,我们需要支付更高的能源税来促进节约,并且以安全的方式扩大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这些方法并用可以降低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减少普京可以动用的资金。如果我们大家都做好准备,而不是要求军队里的极少数人承担所有一切,那么明天我们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打垮那个家伙”。


西方打击俄罗斯经济会让双方受损,但俄罗斯更缺少承受力

正如普京所言,“在现代世界里,所有的(经济)事件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并且互相依赖。制裁当然会相互造成一些损失。但是这种损失是相互的。这是他们(西方)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但是普京没有提到的是,当今世界已经不复冷战时的格局,今天的俄罗斯只能独立的与美欧对立,而在对立的身影中,前者远小于后者——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和欧盟的1/16。如果西方打击俄罗斯经济,双方都会受损,但双方的抗打击能力不是一个级别。而且,互相依赖也分谁对谁更依赖,实际情况是,美欧可以依靠转向新型能源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而俄罗斯如果离开美欧的技术体系、金融体系和购买力,可能根本玩不转。

所以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确实造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约束,它对如今地缘政治的塑造远比你认为的更加有力”、“冷战时期的遏制主要是军事层面的,而现在的遏制是经济层面的”、“没有全球化带来的收入来收买俄罗斯人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普京就无以为继了”。

普京的举动还被认为会使俄对中国丧失竞争力

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俄国史教授Robert Service指出,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执政者一直将实现本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中国的发展对于俄罗斯确保其欧亚大国地位大概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在俄罗斯逐渐衰落之际,中国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俄罗斯要想在与中国的竞争中不输阵,它必须与拥有先进技术的西方国家合作,而普京在克里米亚的冲动行为则大大拉远了他与西方的距离。

英国《每日电讯报》国际商业版编辑Ambrose Evans-Pritchard则称,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又残酷无情地打破俄罗斯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富集地区的控制。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原来是输送到北方的俄罗斯,其价格由俄罗斯天然气垄断企业控制,而该国的天然气现在则通过新开通的管道输送到了中国。俄罗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中亚地区的能源主导地位一去不返。

弗里德曼也认为,就中国来说,它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总发电量的15%来自可再生能源,并且它不会止步于此。它也不能止步,否则它的人民就无法呼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中国领导人的执政之本,在于他们能否让这个国家的电力系统更加绿色,让它的人民能够自由呼吸。而普京的执政之本则在于让俄罗斯和世界继续沉醉于石油和天然气。你会赌谁赢呢?



中国留俄青年学者高原、糜绪洋从另外的角度指出中国将获得有利地位: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盟友,在国际事务中,始终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不断为中国抗下来自外部的压力。不知俄罗斯还能抗多久,但在这美俄剑拔弩张的微妙气氛里,中国或许能再次赢得韬光养晦的几年。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