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系列之九:基于ASPI的U盘驱动程序
USB系列之七和之八介绍了ASPI,并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了基于ASPI的编程方法,本文使用前两篇文章介绍的知识以及以前介绍的有关DOS驱动程序下驱动程序的内容实际完成一个简单的基于ASPI的U盘驱动程序,算是对ASPI应用的一个总结。
在《USB系列之六》中,我们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基于DOSUSB的U盘驱动程序,实际上我们今天的程序是在那个程序的基础上改的,基本结构完全相同,思路也完全一样,只是由于有ASPI的支持,无需再读取各种描述符表,读盘、写盘的操作也显得简洁了很多,希望对本文有兴趣的读者首先了解一下《USB系列之六》中程序的结构和思路,并认真理解《USB系列之七》、《USB系列之八》两篇文章。
下面是本文涉及的基于ASPI的U盘驱动程序的源程序的下载地址:
http://blog.hengch.com/source/aspiusb.zip
程序本身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如果仔细研究过《USB系列之六》的读者应该对程序结构非常熟悉,变化最大的部分当属初始化部分,另外几个子程序:readSec、writeSec、isReady和readCapa和《USB系列之六》中完全不一样,但概念也是一样的,都是请求device执行一个SCSI命令,其它部分连代码都是一样的,下面仅就其中的一些个人认为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说一下:
- 在标号begin后面有大约10几行的程序被注释掉了,这是专门为初始化部分调试编的,这段程序首先构造了一个Request Header,然后把驱动程序的中断例程地址压入堆栈,使ES:BX指向这个Request Header,最后跳到程序的策略例程上执行,当策略例程执行完后的retf指令将使程序直接执行中断例程(因为前面在堆栈里压入了中断例程的地址),这种方法我们已经多次用到,这样,只要我们把这个程序用debug调入到地址偏移0的位置,把ip寄存器改为0,就可以跟踪初始化部分的运行了,这是一种调试驱动程序初始化部分的方法。
- 关于BPB表的返回很有意思。在初始化部分,最后在Request Header中返回BPB时,需要返回BPB指针的指针,所以在程序中有一个bpb_ptr的变量,初始化时一定要返回这个变量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而不是返回BPB表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但在驱动程序执行Get BPB调用(Command Code = 2)时,返回的却是BPB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而不是bpb_ptr这个变量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在《USB系列之六》中的基于DOSUSB的驱动程序中,在初始化部分返回的不对。
- 程序中可能还残留着一些基于DOSUSB的U盘驱动程序中的已经没有用的变量,请不要介意,自行删掉吧。
郑重声明:本站内容如果来自互联网及其他传播媒体,其版权均属原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